朱强:“引”和“曲”的教育慢艺术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9-03-22

  “感谢您用黝黑的肌肤吸收掉了毒烈的阳光,让我们享受了清凉”

  “天下之师胜君者,鲜矣”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

  这样的留言,用各色笔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是朱老师这一届所教的学生在分班之际,留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一句一句,字里行间,无一不是感恩与敬意。学生们用他们的不舍与爱戴在诉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好老师”。

  朱强,中学一级教师,2017级生物组学科组长,38班班主任,是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优秀教师,我校首席学科组长、优秀班主任,曾获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寿光市优质课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参加工作15年来,朱老师用一个个数字,无声书写着他的勤奋、敬业与付出。从教两年便开始执教实验班,一带就是十几年,所带的学生先后有2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辅导学生生物奥赛期间,有5名学生获得竞赛一等奖,十几人获二、三等奖,全部取得参加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然而,他说,最骄傲的事还是被学生们喜爱,是看到一届届的他们都相继成才。

  谈到育人,朱老师称,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心得,“引”和“曲”,这两个字也是他所认为的教育的慢艺术。

  “引”字诀,让学生发现自我

  采访时,熟悉朱老师的学生们都争相说,“我们老师最好了,从不发脾气”“我们老师很温和,从不对我们说重话”……温润和气,是朱老师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的师者风采,同时,也是他“引”字诀的表现形式之一。

  “学生们都非常聪明,也非常懂事,要让他们学好、好学,光靠威压、严肃不行,得慢慢引导。”无论是对待成绩靠后,还是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朱老师很少疾言厉色,“虽说良药苦口,但再好的药只有吃下去才有效果,再有用的话只有听进去才起作用。”因此,他会非常注意讲话的分寸,用温言细语,慢慢引导学生打开心结,认识到问题。

  另外,他还会特意挑选这部分学生担任班干部、课代表,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现在我们班里值日班长轮番上岗,一科有4个课代表。”这个办法的效果很明显,大部分学生都能看出进步,“上次他是40名,这次前进到第4名。”朱老师拿出分析表,点出这名进步最大的学生,他正是这学期“新上任”的生物课代表。

  有进则有退,对成绩下滑的同学,朱老师攻心为上,“我们要学大海,不学小池塘,既能经得起风平浪静,也要承受起狂风骤雨。”

  “曲”字诀,让学生少走弯路

  教育之道,宜“曲”不宜直,曲径才可通幽。在朱老师班里,对“曲”的解读同样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是“名人”效应,朱老师会给学生分享往届理科状元、文科状元的学习干劲、学习方法、书写规范等,还让自己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专门给班里写了几句祝福语,以此来启发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个办法比老师天天苦口婆心说管用。”

  另外,朱老师还给学生们放励志视频、发励志材料;让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目标卡上写祝福语;对成绩靠后的同学“面批”作业……

  然而,形式只是管理的外在,朱老师认为,要做好一名班主任最根本的内在是用心。把每一件小事放在心上,事无巨细,多跟、多靠;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及时发现,多看、多问;把提升专业素养放在心上,多学习、多总结,先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五好班主任。

  到现在,每次高校放假,朱老师教过的学生就会过来看他,一见面,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正是因为真心付出,学生们才会这样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师者,德者,得也。愿所有的为师者,都能苦心耕耘天不负,一室桃李溢花香。

 

附件下载:

上一篇: 我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

下一篇: 我校召开党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