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一中·身边的好老师】 朱海港:深耕细作,“一肩挑”扛起“两副担”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23-07-13
  朱海港,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担任2022级26班班主任兼体育教师,寿光一中艺体部主任。参教至今,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备课组长14年,他先后被评为寿光市高考优胜个人、寿光市优秀教练员、寿光市优秀班主任、寿光市体育学科教学能手、潍坊市体育联赛先进个人、潍坊市优秀教练员,并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具有丰富的体育生培养经验和极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梦想照进现实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寿光一中艺体部主任朱海港来说,脚踏实地、教书育人成就并撬动着他的整个青春梦想。在学校,他挑起教育与管理两副担,始终坚持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
  在学校的操场上,一眼就能看到朱海港悉心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身影。尽管骄阳似火,朱海港也顾不上擦满脸的汗水,因为他整个心思都在这堂课上。在常规训练中,他总是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鼓励之情所感染,个个劲头十足。专业且负责的他,不仅把体育蓝图画进了学生的心中,更是将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融入到了课堂。
  从踏上讲台那天起,朱海港就凭着“在坚持中奉献、在平凡中闪光”的坚定信念辛勤耕耘。怀揣这份朴素的育人情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班主任岗位上十四年如一日。每天迎着曙光到校,披着星光离校,朱海港的工作、生活始终如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一样,简洁、纯粹、质朴。
  担任班主任的十四年来,朱海港习惯性地将事情做在前头。“先飞”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实践。朱海港常常把“先飞”的作风贯穿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管理班级要做到“管理前置服务”,先想学生所想,先盼家长所盼,工作必须提前做。借助于这种“先飞”意识,朱海港的教学管理很快落地见效。每每接手新的班级,他都会通过第一堂课观察每个学生从而预判其性格特征,并在三天内熟知每个人的姓名,一月内完成一轮面谈。
  作为班主任,工作琐碎繁重,但朱海港没有半句怨言,且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父亲,交往中的挚友。打开他的班主任手册,上面详细地记着有哪个孩子家庭特殊,哪个孩子家庭困难,哪个孩子身体特殊等等。
  在他教过的班级中,有名女生晓琳(化名)因为家庭变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变化。她总是低着头,眼睛里充满了忧郁,情绪低落时甚至出现自残倾向。朱老师了解情况后心情复杂,也更加心疼这个孩子。于是,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对晓琳进行“逆境”开导,并且辅助心理建设。就这样,一个曾经消极、叛逆的孩子逐渐蜕变为一个积极乐观的好学生,并且成功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传承的星火。”在朱海港看来,教师的角色最重要的就是“道”,即传道,除了解决学生疑惑,随着年代的更迭,社会发展斗转星移,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更加多元化,现阶段的教育更注重传承思维方法、传承价值观。在他眼里,永远有着自信的光芒,他的身上永远有着无穷的力量。
  一所学校的发展源自优质的教师队伍。去年新学期,朱海港受任艺体部主任这一新职。面对一支平均年龄大于40岁的“高龄”教师队伍,他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信条:均衡、速度、卓越。艺体部在任课老师的安排上遵循老中青结合、专业合理分配、备课组长轮换的原则,把各学科的老师相对均衡地分配到各年级,构架起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新格局。为了激发教师的成长激情,朱海港主任以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加强专业基本功”为抓手,引领教师放大成长格局,拓宽视野,望向远方。
  “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教学质量得以翱翔的双翅”。为保证艺体团队的战斗力,他定下了三条“铁律”。即以高效课堂和科研推进为抓手,促进课堂教学;以群体活动为载体,搞好校内各类大型活动;以艺体高考为切入点,狠抓特长生招生和专业训练。凭借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扎实高效的业务能力,他犹如一只领飞的“头雁”,带领艺体部教师振翅翱翔。
  “独行虽快,众行至远。”在师资老龄化严重的现状下,艺体部凭借啃硬骨头的干劲儿打出了一手“漂亮牌”:体育教研室的《以点带面抓规范 辐射带动促提升》体育创新案例、音乐教研室的《非遗舞蹈人人跳》美育创新案例,成为寿光市唯一入选的高中学校艺体案例。音乐教研室报送的诗朗诵作品《五月的荣光》,荣获山东省2022年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三等奖。男子110米跨栏获山东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单项第一名;健美操队参加山东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获团体第八名,参加国家技巧锦标赛获男子四人赛团体第五名、两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取得高校单招资格……花开并蒂,寿光一中因体育比赛成绩突出,被评为“潍坊市体育联赛先进单位”“潍坊市第一批体教融合示范单位”。
  “一肩挑”“两手硬”,朱海港在与大家交流心得时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使命任务进行到哪里,“两副担子”就要挑到哪里、延伸到哪里!




 

附件下载:

上一篇: 丁江华:电动车上的“大管家”

下一篇: 【三立先锋·红色团队】温暖教育人,带学生走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