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来源:本站原创 2013-09-15
等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作者:心理中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15    
          ★★★ 【字体:

当你兴致勃勃地进入新开张的饭店吃饭,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的时候,你需要等待;当你开车经过一个繁华的街道、遇到红灯的时候,你只得耐心等待;当你去购物、买票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很多的人,你也只能排队耐心地等待。

等待中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中含有对他人的怨恨、对生活的急躁。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等待,不是不能继续等待,只是因为等待给我们带来焦虑。

排在很长的队伍后面,人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此时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就会表现出高度神经质、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爆发、应对能力差等焦虑症的特点,此时如果控制不当,再加上诱因,就会爆发临时性的“排队焦虑症”,容易引发争执。

实际上,我们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担心、害怕。我们适应了紧张的生活节奏,喜欢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一项接着一项。而坐公车、去银行、到医院看病等事件,在我们的时间安排上,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安排的。但是,占用大量的时间,这是不能被我们允许的。于是害怕自己“重要”的计划没有时间完成,担心后面的日程无法实现成了焦躁的根源。

另外一方面,人都有掌控一切的心理,希望“一切尽在掌握中”,可以把自己的时间、日程、事务安排妥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当遭遇到排队而自己无法左右的状态时,烦躁、焦虑和丧失感便出现了。

确实,排长队等待本身就是考验耐心和耐性的事情,很多人如果压力大、有急事或者比如在医院排队还悬着心,过程难免让人焦虑,再加上排队时遇上插队的,那么就可能犯上“排队焦虑症”。

可能很多人以为没有了等待,我们的步伐会走得更快一点。其实,行走也只能减轻我们焦虑的心情,却不能使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有时反而使我们离目的地更远!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因为来得太早,但他又不喜欢等待,所以长吁短叹。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天使。天使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逃过所有的等待时间。

年轻人马上按了一下按钮,女朋友立即出现在他面前。要是现在马上结婚就好了。于是他又按了一个按钮。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隆重的婚礼现场,他和女朋友走上红地毯。要是现在我们就有了孩子,多好啊!于是,他的想法又实现了。

他心中的愿望不断地超前实现,一时之间,妻子、孩子、房子、事业都有了,可是,看看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他一直追求快点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东西都没有享受就已经过去了。这时,他才明白,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有一位运动员去希腊参加一场赛事,他乘坐的飞机在纽约延误了8个小时,在此期间与他同行的旅客都到处闲逛、抱怨,只有一个瘦小的80岁高龄的希腊女士在这8个小时里坐着没动,非常平静,没表现出一点沮丧的样子。

他们上飞机后,这位女士就坐在体育运动员的对面。她冲他微笑,依然不抱怨、不躁动。最后在希腊着陆时,已经离出发时间过去了22个小时,而她见到来接她的人时,依然笑容可掬、精力充沛,十分开心的样子。

是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等待,我们应真诚地向这位希腊女士学习,面对等待,要进入并保持平和的心境,选择快乐地等而不是痛苦地熬。

研究表明,普通人一年要花11天的时间排队。这还不算在车里、飞机上、用语音邮件和别人说话的时间。科技并不会减少我们等待的时间,它只是改变我们等待的内容。

现实中,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和效率,等待却永远不可能完全从我们生活中剔除。我们越是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就会越快乐。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其实缓解等待、排队时焦虑的心态,有很多方法,如果等待时间较长,不妨之前做好准备,听听音乐,或是回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有伙伴,还可以聊聊天转移注意力,等等。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那种期待、焦虑的心理自然而然被淡化掉。

另外,可以把等待当休闲。不要把排队的时间看成是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也不要把它想象为挤占宝贵时间的可恶时段,而应看作一个可供使用的资源,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利用这段时间放松一下,可以去翻阅服务场所提供的报刊,也可以自己带本书来享受,或者做个冥想放松练习,既可养生,也可以静心。经常这样尝试,你会发现:你完全可以做到,心如止水,然后充分享受等待的这段美好时光。

责任编辑:心理中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