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淮北师范大学化学系,2019级4部“徐春明院士实验班”班主任兼化学老师,有着长达十七年的班主任教学管理经验。时光不语,繁花满枝,杨涛连续被评为寿光市优秀党员导师,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优秀班主任等。先后获寿光市优质课一等奖,寿光市教学成果奖,潍坊市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乘风破浪的帆船,波澜壮阔。2020年9月21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学校在高中三个年级特别设立“徐春明院士实验班”,寿光一中79级优秀校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教授莅临母校,为“徐春明院士实验班”隆重授牌。授牌现场,看着自己学生接过牌匾的那一刻,杨涛难掩激动。这意味着,他所带领的2019级42班,成为了全校三个“徐春明院士实验班”之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荣誉与成绩背后不仅是沉甸甸的付出,更是这位党员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
2004年,杨涛第一次当上了班主任和化学老师。面对讲台的忐忑和不安,他在学校青蓝工程“传帮带”的帮助下,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成熟直至精湛。杨涛的专业和敬业,激励着每一个学生,42班班风正、学风浓、人心齐,厚德明理、笃学向前。
耕耘易,深耕不易。党员教师杨涛的“班主任”生涯,一干就是十七年。在他看来,戴着党徽上岗,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一份鞭策和驱动。
怀慈父之心为师,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每每夜晚,当杨涛和同事走出教室时,已是灯火斑斓。而次日清晨,他出门奔向学校时,家人还在熟睡。像许多老师一样,杨涛“超长待机”的能量源泉,是对教育的初心和责任。
思想引领、心理辅导、学业规划、人生导航、班级建设、生活督导、答疑解惑……有人戏称班主任工作“千条线,一根针”,这话不差。杨涛有个宝藏文档,里面详录着班里49名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详细到每个人的学期目标和心理状态。细腻如此的杨涛,甚至还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判断,附上对学生的“定制评语”。暖意融汇于一字一句中,化作汩汩的励志源泉,因为他明白,班主任的职责首先是学生的“领路人”。
育人先育心,杨涛用心做好每一个关乎学生成长的细节。他陪伴学生左右,与他们一起早读、一起跑操;他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积极帮其申请相关补助;他关心学生的情绪波动,愿做孩子们的知心人。2016级的孙子豪是典型的“刻苦型”学生,但过大的思想压力导致他的成绩极不稳定。察觉到孙子豪的情绪后,杨涛多次与其促膝交谈,帮他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打气式”鼓励,“燃”起士气。高考后喜讯传来,孙子豪以高出一本线30分的好成绩顺利迈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家长感谢、学生感激!
像这样温暖而感人的小故事,在他日复一日的教学日常中,经常都会上演。杨涛笑着说,班主任是带领学生全力奔跑的人,同时也是为学生搭台子、铺路子,站在路边加油鼓掌的人。“就像父亲护着孩子长大一样”。
秉工匠精神执教,做学生奋进的“领学人”
2019级42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各个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学生有成长,有收获,杨涛的心里就乐开了花,谈起学生的收获,他甚至比学生本人更激动。而这份收获,离不开“领学人”杨涛独树一帜的教学思路。
多年来,杨涛从未与教育教学脱节脱钩,他所教的化学课,时时拎得清,节节讲得精。“有时候晚上我躺下了,也习惯把次日上课的内容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上一遍,如果遇到记忆断片了,我需起来看看教案、教材才踏实。”
关于教学,杨涛有自己的“三个读懂 ”和“三个想方设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他认为只有做到“三个读懂”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如何做到“三个读懂”呢,那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备课环节。
为了达到好的课堂效果,杨涛采用“开放式课堂”,敞开思路,讲、思、议、练并重。在他的课堂上,会切合实际选取情境,创编新题,并且提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杨老师的点拨下,得益于“开放式课堂”的学生越来越擅于发散思维,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日益凸显。
“杨老师的课堂和作业从不拘泥于书本。他会要求我们上台讲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论点各异,老师点评精彩。”提起杨老师“热闹”的课堂,学生们兴奋不已:“杨老师的课堂给人最大的感受有两个,一是有趣,二是专业。”
在这种良好学风的熏陶中,42班一跃成为全年级的“标杆”班级,多位同学在数次考试中冲入全市前十名。同时,班级中6名同学荣获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3名同学荣获山东省物理奥赛二等奖,1名同学荣获山东省化学奥赛一等奖。同学们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语文报杯”等比赛中将多个全国级奖项收入囊中。
光环耀目,杨涛则保持着“人间清醒”。他说:“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进步,快乐由心而发;看到孩子们课后的坚持,幸福油然而生。脚踏实地和严于律己才能走得更远!”
德育与党建融合,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班主任是高中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作为接触学生思想最深、交往最密切的一线教师,更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作为班主任,杨涛督促自己以身作则,在给学生分配任务时,他常常把“麻烦”和“谢谢”挂在嘴边,说有温度的话,讲有深度的理。在耳濡目染中,谦恭有礼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作为一名党员导师,杨涛巧妙将德育与党建融合,使德育贴近孩子们的真实需求,让他们听得懂、学得进、有效果,从而真正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杨老师的调动下,2019级42班经常组织思政学习活动,利用假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徐春明院士班”授牌当日,杨老师还及时组织了一场“致敬榜样力量”班会,以优秀激发优秀。在学习与活动中,学生们不断丰富社会阅历,人人争做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时代新青年。
同时,他以“严而不缚、爱而不纵、关注细节、责任制上”的带班理念,创建了完善的班级自治制度。班级常务由各位班委组成常委会负责,以班委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制度从逐渐发展到日益完备,充分发挥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做青年教师的“领头雁”
走进高二化学组办公室时,杨涛正在倾听青年教师规划的备课思路。“我建议可以在学生做完实验后,设置一些问答,这样既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他一边拿起模具一边给出诚恳的建议。
“学生有学生的样子,教师有教师的样子”。今年,杨涛带教的杨莹莹和任倩倩都是教坛新人。作为党员导师,他不仅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学科素养、规划职业生涯,还积极参与各项党员活动,像一只“领头雁”,带领徒弟们思政与业务双收。如今,几位年轻老师已逐渐成长为游刃有余的学科新秀。
在温暖一中800余名教职工中,党员教师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看到一届届学生走向大学,成人成才,这就是教师这份职业最大的荣光与幸福。”也许,这也是党员教师无悔的青春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