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上午,传奇作家、我校语文教师刘沂生偕同老伴高秀美,携子刘福波,专程前来我校校史馆赠送新作《碧血沃古州》。 传奇作家刘沂生先生,是我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语文教师。 刘老长于传奇,兼工诗词,在我校校史馆第一展室陈列的作品已有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先贤传奇《魏嵋传》与传奇集著《古州传奇》三部传奇作品。 近日,刘老的第四部传奇撰著英烈传《碧血沃古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问世。
《碧血沃古州》,二十八回外加一节余韵,近二十万言,是一部传奇体式撰著。
本书作的内容为历史题材。以南段村刘道成一家为线索,以清河地区四边县(益都、寿光、广饶与临淄四县接壤地域)的抗日斗争为背景,集中笔墨描绘了憨厚老农刘道成及刘旭东、刘汉玉、刘兰英与王秀英等英烈们的群体形象,着意刻画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壮烈牺牲的经过,从而揭示当年农村百姓的疾苦,以及他们御寇卫国、无畏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此作不像传统战斗小说那样刻意追求描写打打杀杀,而是着意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颂扬人物的精神美,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爱乡情怀,致力于当代的宏伟建设事业。
作品时间跨度较大,从传主刘道成1915年下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落笔,到1942年其子刘汉玉壮烈牺牲收管,历时二十七个春秋。
刘旭东一家,仅是四边地区抗日群体中的一部分。本作品,不仅揭示了一个家族的抗日斗争史,同时还再现了整个四边地区的抗日斗争史,不仅较为清晰地交代了四边县抗日时期的沿革,而且较为生动地记述了与传主们有关的“腊八惨案”以及两次较大规模的清水泊反扫荡斗争。其中,也包括1942年6月9日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三支队杨国夫司令员指挥反扫荡突围的血战清水泊战斗。
刘旭东一家的族史,与四边地区共产党组织的成长史秘不可分,在描绘传主苦难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再现了四边地区共产党组织初建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共产党青州地委第一任书记宋伯行与第一任宣传部长田裕阳壮烈就义的经过,高度赞扬了共产党人的无畏斗争精神。
此作,可谓族史、党史一肩挑。
《碧血沃古州》余韵中,生动地描绘了1946年6月6日举行“段村烈士祠”揭幕群众大会的感人场面。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清河地委组织部长王效禹、四边县县长赵治安与四边县委组织部长张士欣等给一门九烈赠授三面锦旗。这三面锦旗是:授予以刘旭东为首九烈士的“群英共荣,光耀古州”,授予烈士刘汉鼐与王秀英夫妇的“夫妻双辉”,及授予刘汉玉与刘兰英兄妹的“兄妹齐驱”。
当年的“群英共荣”锦旗,而今依然较为完好地珍存在青州市博物馆里。
《碧血沃古州》,获得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先生的高度评价。他在为该作撰写的序言《可喜的立传先河》中指出:
“像刘旭东、刘汉玉、刘兰英、王秀英等这样的英烈,各地都有。可是,像《碧血沃古州》这样,为他们立传的娴熟传奇性著作,却很少,堪称是首开先河。各地史志和中共党史部门虽然也编写过一些历史人物小传,但大多只是记叙历史人物的生平,读起来干干巴巴,缺乏艺术性、可读性,因而在群众中很难产生影响。
为此,我建议各地的史志和中共党史部门,以及爱好史学、文学的作者,都应该像刘沂生的《碧血沃古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生动的笔法,撰写一批这样的传奇性著作,热烈歌颂本地英烈的光辉事迹,使他们的精神在新的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服务于当代,繁荣我们的建设事业。”
《碧血沃古州》一作品,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文笔细腻,语言生动、形象。是一部文学色彩浓郁,颇有教育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