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翠,百花盛放。温暖四月,我校再添喜讯。学校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团体会员;学校9名教师被吸纳为个人会员;学校被确定为“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这是学校在人才素质培养、成才路径拓宽层面的又一举措。
4月27日,“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及专家报告在我校图书电教楼举行。著名诗人、散文家厉彦林,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万森,山东省教科院高中教研室副主任厉复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龙、副会长张泽、副秘书长唐正立,中学生杂志社发展部主任单荣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程兴勇,我校校长、党委书记魏华中,副校长李耀华,及学校多名教师、部分文学特长生,共同出席活动。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且致力于校园文学教育的研究和文学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写作教学传统,并从教师提塑、课程改革、活动开展、氛围营造等多个层面,来挖掘培育文学特长优秀学生。
学校有一批高素质的文学指导教师,其中多人是省作协会员、市作协骨干,带动和影响学校及整个寿光文学的发展;学校有大批爱好且具有文学特长的学生,并于2011年就成立了校园“简单风采文学社”,社团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创作、写作交流为方向,几年来发表学生文章百余篇,成功创办《简单风采》刊物,并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示范文学社团”“新苗基地”等多个荣誉;另外学校还创办校园文学校报,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多举措、多路径助推文学教育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
近几年,我校已经有600多名同学在“叶圣陶杯”等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奖,学校也由此荣获“作文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正是有着深厚文学土壤,浓郁校园文学气息,众多文学可塑人才,“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花落我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张泽副会长主持会议,他介绍了校园文学委员会在学校设立培养基地的初衷和目的,以及文学素养对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他表示,文学是社会,文学是人学,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实习重来的机会,只有阅读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同火种和东风,希望通过文学基地的培育平台,送出更多火种和东风。
魏华中校长致辞,他代表学校欢迎、感谢多位专家前来一中授牌指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在我校设立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必将对我校文学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文学特长生对校园文学的活跃引领,文学课堂语文读写教学方式的改变探索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推动力。” 他表示,以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设立为突破口,学校定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更合适宜的品牌化办学之路。
王世龙副会长郑重宣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给予我校的“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批复函,宣读加入委员会的教师名单,并现场授牌。沉甸甸的荣誉牌,是希望,是动力,更是对我校文学基础、文学成就的激励与褒扬。会上,山东省科技院高中教研室副主任厉复东、我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纷纷发表感言。随后的专家报告环节,著名诗人、散文家厉彦林老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万森,分别就文学创作和学校文学教育作了精彩报告。
活动最后,王世龙副会长向现场老师同学详细介绍了校园文学委员会的职能,并对文学特长生基地建设做出切实可行、渗透力强的精准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听取、详细记录,受益匪浅。
以文化人,以文立校。“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的设立,是我校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融合教育新理念路上的又一节点,是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教育成效的又一彰显。教育无止境,发展无终点,高举育人旗帜,我校将在人才培养路上继续多辟蹊径,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