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学专业,从教22年。现为我校高三级部37、38班英语老师。2004年所带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优异,获得潍坊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得寿光市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所教学生高考英语取得最高分147分的优异成绩。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呵护者和领路人。张秀玲老师从教22年了,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她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
用心:每一节课都很重要
在从教生涯中,张老师从来没有上过一节无准备的课。她每天都坚持看书、背书、做题、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备之不精,教之不深。她始终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
备课前,张老师一遍一遍研究教材,一次一次构思教学方案,一回一回推敲教学方法,每次都是把手头的参考书和资料都看完才开始动笔,使每堂课都做到“精讲多练”。对需要讲解的试卷,她先做一次,学生做一次,根据做题情况都要做两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做到精准讲解。
张老师常常思考,到底应该让学生怎样学好英语这门课程呢?儿子给妈妈支招:“可以让你的学生们看英文版的原声电影啊,你不就是这样让我喜欢上英语的吗?”张老师查找了很多网站,寻找到一些英文电影资料,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画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科组长,张老师也把自己对教学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老师。与同组的五位老师,每天定时或不定时展开教研,探讨英语教学上的问题和方法,想尽一切办法把每一节课都上好。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张老师教过13年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英语成绩屡创新高。
用爱: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爱心是最重要的,高中的学生还是个孩子,一个小动作、适当的表扬都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个时候补‘信心’比补‘学习’还要重要。”张秀玲眼神中,时刻洋溢着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对于英语是弱科的学生,张秀玲从不放弃。花儿不同,花期各异,耐心等待总会开放。对待失去信心的学生,张老师总是给他们一份从内心感受到的尊重和信任。她所教授的班级一名女同学英语成绩差,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但这名同学字写得很漂亮,“当她写出一个出色的句子,或是写了一篇字迹很漂亮的作文,我就会夸奖她,不刻意,却很有效。”受到鼓励后,这个学生重拾信心,主动每天都给张老师背诵一个知识点,日积月累,现在英语成绩从60多分提高到了90多分。
正是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氛围,她的用心工作,多年来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都名列前茅。“希望学生们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带走的不只是曾经的作业和批语,还有爱与期望,愿他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用情: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爱,不只是一个词,也不只是一个行动,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份真情。在生活上,张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了学生知冷知热的亲人。
对离家远,放假不能回去的学生,她经常带着自己包的水饺,水果或者小零食,给学生送去,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看着这些放假不能回家的学生,我很心疼,他们这个年龄很需要父母的陪伴。”
家是菏泽的李帆,一年只能回去两次家,其他放假时间都在学校宿舍度过。张老师经常找机会陪他聊天、学习,关注他的每一个小细节。在她的意识里,把李帆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人礼上,李帆面对张老师动情地说:“张老师,您比我妈妈还好!”
“学生们喜欢我,就能更加努力学习英语。与学生相处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和学生在一起,我感到由衷的快乐!”三八节、教师节,张老师收到了学生们的卡片和礼物,一块巧克力、一支玫瑰花、一张卡片……这些小礼物让她感动不已,这些不仅仅是份礼物,更代表着学生们对她的信任和认可。
三尺讲台孜孜以求,二十二载润物无声,尽管教学的付出无法量化,但是张秀玲老师取得的一串串荣誉是有形的明证。她怀揣着一颗爱心,做着最本职的工作,陪伴学生一起成长,以博大的慈母情怀把爱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附件下载: |
上一篇: 我校进行防恐防暴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