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2001年参教,教育硕士。祟尚“活到老学到老”,且在工作学习中注重总结,先后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教育》上发表论文《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育新理念中的应用》《浅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并获得寿光市优质课一等奖、潍坊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优秀教师。从教以来,张志华在教育一线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不失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修业修为,至善至美”,从教数年的张志华一直秉承这样的信念,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诠释着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人生。没有谁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遍了山川和原野;没有多少人了解老师真实的工作生活,只有当你走近他们。自任教以来,娴静端庄的张志华将看似平凡的工作,谱成了一曲优美的歌。她默默地在课堂之中耕耘实践,将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将爱倾注于学生身心。所有的这些,只为在平凡的枝头开出甜蜜的花,结出珍贵的果。
做有爱的教育
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张志华深知如此,她如园丁般,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田沃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爱学生的生活。“我没有光辉的历程,也没有显赫的业绩,但教学这些年,我爱学生,学生爱我,这足以让我感到满足和充实。”张志华如是说。
“思维方式”是一种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可以改变学习、生活或者情绪。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张志华有着自己执着的信念。
“啥也不说了,注意思维方式!我们爱您,您辛苦了!”“培学子,巧与原子分子周旋,祝老师节日快乐”……在教室里或在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写给张老师的“小纸条”,纸条里或是交流学习内容,或是传递调皮问候,满溢着孩子们对张老师的爱与感激,还有朋友般的亲密。
教育是一门艺术,严爱相济,方可赢得学生信赖;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教书又育人。她重视、欣赏学生,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分享孩子们的喜悦、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做有思维的教育
化学是枯燥的,但张志华的化学课却生动而充满着趣味,她的课堂深深吸引着学生们,这离不开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教研的态度。在教学中,她的口头禅“思维方式”一直被学生们津津乐道,她用这四个字教育孩子们:不论做题还是做事,要试着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解决,也许会发现“新大陆”。
课堂上,张志华将“思维方式”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孩子头脑中,同一道题目,她鼓励四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结果非常惊喜,孩子们意外地收获了四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张志华说:“一个学生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态度,从而更好地生活。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化学中的‘平衡’。”
做有态度的教育
张志华的教学是“有态度”的,这种态度从备课开始,延伸到教学、教研,皆一丝不苟。就这样,张志华在教书育人中,兢兢业业贯穿她的“思维方式”这个“执念”,被学生们笑称为“张氏思维”。张老师解释说:“我经常说的‘思维方式’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把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置于一个压力增加的环境中,这个体系就会尽量缩小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
学生们深受她的“执念”影响,在知识掌握中不断做着各种平衡,已然离不开“张氏思维方式”了。为表感谢,可爱的学生们还专门给她画了一幅卡通肖像画,俏皮地为这幅卡通画冠名为“思维方式”。
提及自己的工作,张老师总是淡然一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注定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向讲台;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必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行走于教育、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天地,且乐此不疲地一直走下去。
把短程走成长途,走出一道别样的人生风景。张志华凭着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在她辛勤耕耘的“田园”里收获了一串串甜美的果实。工作尽美,生活则美,张志华愿做一名“最美”的女教师,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尽所有爱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