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光一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党员的身份践行教育初心,以师长的胸怀温暖学生心灵,以学者的严谨深耕数学课堂。她就是王倩老师——一名从山东大学(威海)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走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现任2024级1部6班、7班数学教师。自2019年回到母校任教以来,她连续承担多届高三数学教学任务,先后荣获寿光一中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寿光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等称号。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温暖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育人使命,书写着新时代党员教师的“红烛故事”。
王倩老师深知,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她积极向袁西昌、王瑞红、张安国、王晓芳、孙艳丽等资深教师学习,不断汲取教学智慧,努力将复杂的数学概念拆解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她善于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组讨论、思维碰撞成为课堂常态,学生在互动中逐渐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与美感。
更令人感动的是,王倩老师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2021级的郭同学,高三伊始数学基础薄弱,连基本公式都未能熟练掌握,成绩在一段线边缘徘徊。他曾迷茫地问:“老师,我能不能学计算机专业?”王倩老师没有否定他的梦想,而是坦诚分析现实,鼓励他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王倩老师为他量身定制复习计划,把每一道错题当作新课来讲解,帮助他重建知识体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郭同学逐渐找回自信,成绩稳步提升。最终,在高考中取得532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跨越重本线。他在发给王倩老师的信息中激动地说:“老师,我来报喜来了,高中三年第一次过重本线!”他的朋友圈写下一行特殊的公式:“376+365=532”,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叠加,更是一段奋斗岁月的见证。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王倩老师坚信,教师不仅是讲台上的授业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引路人。
即便学生毕业离校,王倩老师与他们的情感纽带依然牢固。许多学生在步入大学后,仍习惯与她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学生会的竞选、毕业论文的撰写、甚至是考研与就业的抉择……无论距离多远,王倩总是第一时间回应,给予他们理性的分析与温暖的鼓励。
林靖同学(化名)在考研备考期间,每天向王倩老师汇报学习状态,倾诉困惑与焦虑。王倩像姐姐一样开导她、鼓励她,最终她成功考入理想的大学;小芮同学在大学里兼顾学业与学生会工作,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王倩教她如何平衡时间、调整心态;小轩同学则每年教师节都会送来一束鲜花、一段祝福,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这些细微而真挚的互动,成为王倩老师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她说:“学生的认可,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倩老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她将党员的先进性与教师的职业性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不仅在教学上追求卓越,更在育人中传递正能量,用行动诠释“红烛精神”的内涵。
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党建活动与教学研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她关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思想引导与价值塑造,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也看到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王倩老师怀揣专业、耐心与爱心,为无数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了星光。她以巧思和热忱,让冰冷的数学焕发生机,让讲台盈满温度,以红烛般的坚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与教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