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登上南极大陆的寿光一中校友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1-11-02

 李海亭:寿光一中94级校友,圣城街道南魏社区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在武汉一家科研机构工作。

今年1111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深圳起航,踏上了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征程。7年前,我市也有一位小伙参加了第20次南极考察,他就是我校94级校友——李海亭

2003年,当时23岁的李海亭在武汉大学资环学院读研期间,恰逢第20次南极考察工作组在本校选拔科研人员,于是他踊跃报名,经过层层筛选,优秀的他成为其中一员。2003122,李海亭踏上了前往南极科研考察的征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海亭跟随考察队先乘飞机取道澳大利亚,然后搭乘澳大利亚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2003128日我们启航,在船上,我们创下了中国科考队员在西风带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共48天。西风带的狂风巨浪使船只左右摇摆、上下颠簸,船身单面倾斜最高达42度,躺在船舱的木制床上,根本卧不住,一会儿头甩向前面的挡板,一会儿脚又撞向后面的挡板。

2004131,李海亭等科考队员终于到达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我负责GPS国际联测、跟踪站常规观测和验潮工作。在短短两天的任务交接时间里,我和其他工作人员对新带去的GPS接收机进行了测试,并对站上的旧仪器设备进行更新,为跟踪站常年观测做好了充分准备。

李海亭说,极夜的生活令他非常难忘。在南极,从5月中旬到7月下旬,外面一如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特别亮,还能看到色彩斑斓的极光。大风天气也特别多,一般在10级左右,温度狂降,往往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南极洲有冰雪大陆之称,记得极夜的一场雪过后,地面上的雪深达1.5米以上。在我们宿舍楼前,一夜之间更是吹起了一个又高又厚的雪坝。在深及腰部的积雪上行走极为不便,由于我负责的观测房在一个小山头上,所以我只能一步步爬到观测房。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在李海亭心中,执行任务总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极地之行是我生命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和经历。李海亭说。

2005323,历经15个月之后,李海亭乘坐雪龙号返回中国,驶进上海港的那一天,正是他25岁的生日。

附件下载:

上一篇: 我的教育科研之路

下一篇: 甘付心血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