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接力奋进 | 寿光一中五代同“堂”演绎教育情怀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9-10-23

  在寿光一中,就有这样五位老师,他们是“师生”,更是同事,如今他们“五代同堂”,共同担负着一中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就是郑法舜、马鹏程、刘海明、韩萌、王聪五位老师。薪火相传,言传身教,曾经,你在讲台,我是学生;如今,你我并肩,共同奋斗。

  在寿光一中三立(立德、立业、立品)党建的引领下,且看他们如何成就教育情缘,书写奋斗佳话。

  郑法舜:初心不改,为霞满天

  郑法舜,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1984年参加工作,从教35年。

  郑老师从教之初的一中,屋舍简陋,各种教学物资匮乏,正因如此,老师们格外关爱学生,和他们一起苦中作乐,师生之间凝聚起一种有“年代感”的独特情结。

  “那时条件不好,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很多学生和家长受教育意识不强,学生定不下心来学习。”面对这种情况,郑老师和当时的一中老师们,在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上费足了功夫,有时为了劝退学的学生返校,真的是走破了鞋底,磨破了嘴皮。而那时的郑老师,单身教师一名,心无旁骛、全心全力靠在班上,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行,时刻盯紧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学习,让他们逐渐懂得“学习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条件下,郑老师会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们爬山、劳动实践,也会组织他们看电影、看球赛,让他们适当放松,增强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当时确实苦,但大家的热情很高,同学们很有生活激情,和老师之间非常交心。”

  现在的马鹏程老师,就是当时和郑老师交心的学生之一。“我对他当年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话不多,很爱学习,也很能吃苦。”郑老师记得,马鹏程的家是牛头镇,每逢假期,他都步行回去,一走就好几个小时,但他从来不言苦累,高中三年都这样坚持了下来。因为回家不便,马老师当年在学校经常会“缺衣短粮”,每次郑老师了解情况后,都会尽力接济。因此,马鹏程一直对郑老师感恩于心,到一中就业后也一直和郑老师关系紧密,以其为学习榜样。

  “能看到年轻一代教师的成长,是我最开心的事。”从教三十五年,走过激情岁月,品味风雨甘醇,收获幸福与感动。目前,年近六十岁的郑老师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以赴,初心不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教育路上,郑老师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马鹏程:因材施教,久久为功

  马鹏程,毕业于聊城大学本科化学专业。1992年参加工作,从教27年。

  从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马老师就定下一个目标,要以郑老师为榜样,关爱学生,传承师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工作27年,他工作扎实刻苦,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求扬名但求著功,成为了一名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

  教育之功,皆在日常。多年的教学,马老师研究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一是观察法,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通过听其言察其行,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然后再施以不同的教法,让每个学生都实现最合适的成长。二是盯靠法,这一点上,马老师是受恩师郑老师的影响,郑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跟他说,“没有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只有盯靠不到位的老师。”

  曾经97级的一名学生,很聪明但就是贪玩,高考临近仍不知道学习,见缝插针有空就玩,马老师在那段时间对他紧盯不放,从早到晚,盯靠督促,后来这名学生顺利考入青岛大学。到现在,这个学生还经常来看马老师,并感激地说,“没有您那时候的关注与关爱,就不会有我的大学和我现在的人生。”

  育人先强己。除了立德育人,马老师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他购买了许多全国优秀教师出版的书籍,从中学习班级管理艺术和教学经验,“我的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我要加倍回馈给自己的学生。”

  今年51岁的马老师,用最朴素、最动人的感恩和反哺,践行着育人的接力,发挥着为师者最大的价值。

  刘海明:启发创新,进无止境

  刘海明,毕业于鲁东大学本科数学专业。2000年参加工作,从教19年。

  教师生命的长度可以无限顺延。当刘海明走上教师岗位,与马老师再续“师生”情缘,有一种育人精神就这样传递下去,有一种立德思想就这样传承开来。

  由于优异的教学成绩,突出的育人品格,年轻的刘海明老师已走上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岗位。马鹏程老师所继承和传承下来的教育精神和师德品格,在他这里得以放大和创新。课堂教学中,刘海明老师创新实现启发式教育,他将枯燥无趣的数学公式定理,与现实生活的实例相结合,让数学有了生活的颜色,让知识不再高深莫测,知识点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他诙谐幽默、文采飞扬的语言,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课堂特色,学生们这样评价,“最期待海明老师的数学课”“他是最有文艺气质的数学老师”。

  爱其师、信其道,刘海明所教授的学生中,有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及全国名校,2019年高考全市文科前三名有两名出自他的班级,这两名同学虽在文科班,但数学成绩均过140分。谈及取得高分,他们都称“是因为数学老师教得太好了,我们非常喜欢他!”

  学生们送海明老师一个昵称——“奥特曼”,这不仅是因为他上课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更因为他身上那种正气凛然、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和对学生的无私、无时关爱。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学生们凡事都喜欢向他请教,他总是“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每带一级学生,他总有一种魔力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学生的眼里,他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一位亲密的朋友。

  “学无止境,老师们是我永远的引路人。”怀着对自己老师的感激之情,带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敬,和对教育工作的持之以恒,刘海明老师说,他将继续坚守初心,传承师德,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做事热情,因为拥有了这些兴趣和热情,生活才能变得更有意义。迎着秋日暖阳,不断前行的刘海明老师,身影是那样高大。

  韩萌:奋斗路上,行稳致远

  韩萌,毕业于潍坊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参加工作,从教7年。

  能回到母校一中任教,韩萌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这里不仅有她青春奋斗的足迹,更有曾经陪伴指引她的可亲可敬的老师。“重回这里,感觉很温暖、很踏实。”而韩萌的从教之路,也是在刘海明和其他曾教过她的老师们的传帮带下,一步步走向平稳和成熟。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脾气急躁,缺乏耐心,不看重教学方法。我的老师们看我没有头绪,都替我着急,后来刘海明老师多次点拨我,直接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我了很多改进意见,我才逐渐走上教学正轨,心态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心态决定方向。改变后的韩萌老师,工作状态发生很大变化,每天的她都是电量满格,工作富有激情和创意,对学生也变得更加细心耐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担任高三文科班主任期间,她发现很多女同学压力大,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各种小矛盾,她便建立了“心情驿站”记录本,专门记录她们的学习故事和所思所想,并自学心理辅导课程,为学生们当起心理咨询师,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她们解决问题。她注重与学生相处时的态度,相信“温和的力量”,“它既使人感到舒服,又能让对方主动改变行为。”

  短短几年,无论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韩萌老师都出类拔萃,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身边的好老师”,获得寿光市政府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和刘海明老师一样,她已成长为学校的中层青年骨干,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和高三4部级部副主任。

  前行路上,来自“老师”的力量如涓涓细流,绵柔而不尽,优秀执着的韩萌老师在这股力量的推送下,必将到达更为成功的远方。

  王聪:汲取营养,拾级而上

  王聪,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生。2018年参加工作,从教两年。

  “我在一中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们都很认真、很敬业,有责任心、有爱心,尤其是韩萌老师,她当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就想,以后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们也在快乐中学习。”当以老师的身份踏入教室时,看到一张张活泼稚气的脸庞,王聪的心情无比激动,她实现了自己从教的愿望。

  王聪老师是90后,身形娇小、清纯秀丽,但在课堂上,她却能展现出与外貌全然不符的强大气场,让学生信服、叹服,不敢小觑。

  有人说,听王聪老师的语文课是享受一场文学的盛宴。在课前演讲环节,你能听到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讲述名人生平,每每新意百出;课堂中,你能听到佳句赏析、文言文阅读等,还能听到学生们如何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每每意趣横生;课堂提问环节,王老师还会教给学生们答题技巧,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并记牢基础知识,每每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一堂堂丰富充实的语文课,让每一个学生的眼界和学识,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深厚。

  工作上的突出表现,王聪称离不开韩萌老师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指点与培养。“不管是讲课、备课,还是学生管理方面,我都会不时向他们请教,他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像我还是他们的学生那样倾囊相授。”在这样浓厚的“老带新”教学氛围中,王聪老师不断汲取专业素养和工作动力,迅速成长为现在的积极上进、善于学习、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

  王聪内心有一个愿景:“培养20年后国家的高精尖人才。”她是这样有理想、有目标、有情怀,而一中还有几百位这样的年轻教师,他们在三尺讲台上诠释着自己的教育信仰。

  正是因为一代代老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呵护从未缺失,才有了下一代青年教师的师德传承,才有了教育路上的薪火相传,才有了“长大后我成了你”的接力奋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而寿光一中的好老师何止郑法舜、马鹏程、刘海明、韩萌、王聪这五位,还有被授牌“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正高级教师李红,被评为“三立先锋?红色团队”的王长奇班级管理团队,更有在2019年高考中带出3位北大学子的宋胜利老师……他们都是一中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的工作面貌是一中优秀教师的缩影,有师如他们,是一中学子们的幸运,是温暖一中最大的光荣!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教育路上,寿光一中全体教师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在学校“三立党建”的引领下,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传递好人民优秀教师的“接力棒”,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

附件下载:

上一篇: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寿光一中教师夏中利

下一篇: 房光府:育人无他,唯责任与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