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先锋·红烛人物】张庆金:化雨无声,春蚕有力
来源:本站原创 2019-12-13

  张庆金,中共党员,寿光一中语文教师、班主任,2019级1部副主任。曾多次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潍坊市十二项育人制度金点子、寿光市优质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潍坊市优课等荣誉,被评为寿光市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教学能手、寿光市电化教学能手、寿光一中优秀班主任。从教八年来,他充满激情,追求卓越,用坚定的教育信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育人之路。

  一张嘴,倾吐教育箴言

  “说的比唱的好听”,这句平时用来表达讥讽之意的话,却是张庆金老师对自己的独特评价。张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首先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能说会道”则是他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重要法宝。

  多说让学生信服的话,无信则不亲。张老师善用教育学理论、哲学理论、生活化的比喻甚至是“自创”的理论来教育学生。每一次的主题班会上、考前动员大会上,甚至每天课间间隙,教室里总会响起张老师的各种高论: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奋斗目标奋力一跳,跳起来摘到的果子更甜!——这是他的“跳摘”理论;一定要咬牙坚持住,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这是他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装满豆子的瓶子还能装上小米,然后还能装上水。——这是告知学生要不断细化的“豆子理论”……“亲其师信其道”,在张老师这里演绎成了“信其道而亲其师”。

  多说让学生励志的话,无志则无成。“最喜欢听班主任给我们开班会!听完像打了鸡血似的!”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张老师“说话攻心”的语言魅力。他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2018年张老师班里有个学生叫张跃云,成绩一般却十分刻苦,而且十分信服老师。看准这一点,张老师隔三差五对她进行励志教育,学生深受鼓舞,成绩逐渐从一模的第26名到二模的第17名,最后到高考的全班第7名。在高考成绩公布,得知张跃云考上一本的那一刻,班里像炸开了锅,因为在所有同学眼里,这件事几乎如“天方夜谭"。

  在对的时机说对的话,事半而功倍。张老师的说话功力还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时机对,该说则说,时机不对,坚决不说。今年高考的前一天,张老师在学习地点外随手拍了一张雨后风景图,恰好拍到了一只凌空飞翔的鸟儿。他随即在当晚的班会中向学生展示这张照片,“这是一飞冲天!同学们明天一定能旗开得胜!”在这特殊时刻,这句“迷信”的话为学生们增添了无穷动力。

  两条腿,打造品牌班级

  喜欢搞“形式主义”,这句有悖常理的话又是张老师给自己的独特评价。他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行为艺术”,不大张旗鼓地“搞点事情”,班级就没有活力。

  “没有形式,何来内容?再好的内容也需要形式来承载。当然,形式必须对得起内容,否则只是‘金玉其外’。”于是,以激情教育为主线,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张老师的特色班级和品牌班级就这样打造起来。

  成立班级战队,展开战队PK。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战队,每个战队都有一块“战牌”,上面有战队名、战队口号、战队精神和作战方针。每次考试结束后都会评选“先锋战队”“战神”“尖兵”“勇士”等荣誉称号,颁发荣誉奖章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这种创新独特的“比学”形式激发起全班同学的学习斗志,班级学习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

  开展“推心置腹”系列活动。他推出“推心置腹交心条”,在每位任课教师的办公桌粘上一个小盒子,用以收集学生的各种问题,加强师生沟通;开展“推心置腹交心会”,邀请家长代表为班级作励志演讲和心理疏导,家校合作共育;召开“推心置腹学长励志会”,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谈学习经验和人生规划,为学生们指点迷津。

  创办“班级半月谈”,增强班级自信。张老师将每一阶段的班级活动精心整合,制作成班级周报,纸质版印发班级传阅,电子版以“美篇”形式在级部、年级乃至学校宣传,借以总结前段工作,增强班级自信心和凝聚力。

  在新学年里,张老师继续“折腾”。作为级部副主任的他,协助成立了级部学生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在级部带头开展“家长进课堂”;将“推心置腹便利盒”改造升级为“悄悄话信箱”……接下来,他打算定时让班主任轮流召开示范主题班会,强化年轻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三颗心,守护学子梦想

  张老师认为,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教育工作,拥有爱心与责任心是最底线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三颗心:细心、巧心、好胜之心。

  一颗细心,让他了解学生。张老师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先给学生拍一张照片并备注姓名,随时拿出来翻看,这样他能迅速认识每一位同学,及早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高考前夕,为给学生解压,张老师自费给每个人买了一盆小多肉。他说,学生每天看到桌子上充满生机的多肉,会轻松一点……点滴用心,抓住细节,让张老师也同时抓住了每一个学生对他的敬爱之心。

  一颗巧心,让他感化学生。今年高考前,张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公告,让每一位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段加油祝福的话,他利用班会时间一条不落地全都读给了学生;高考前两天,张老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为班里成绩不稳定的二十多名同学每人手写了一张几百字的“最后忠告”,让他们在去考场的路上再打开。为完成这些,他趴在办公桌上一写就是近万字;而在前不久的示范主题班会上,张老师又别出心裁地邀请家长为孩子录制小视频,不少学生看到家长录制的视频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颗好胜心,让他激励学生。“我们25班一定是明年高考普通文科班全校第一名!请相信自己,也相信你们班主任!”这是2018年第一天接手高三25班时,张老师说给学生的话。他当时并不完全了解学生,但激励学生们“争强好胜”,却是他决定要从第一天贯彻到最后一天要做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高考中,张老师带领的25班以一本上线14人的优异成绩,如愿取得普通文科班全校第一名。

  从教8年来,张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最贴切的称谓——“装修大师”,而全班五十多名同学,就是五十多套“毛坯房”。他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套“毛坯房”打造成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精品房”。

    而把一项工作做至“精”,尤其是肩负重任的教书育人工作,其中的苦累与付出不言而喻。但张老师对苦和累却有另一番解读:苦,是苦中作乐,苦尽甘来;累,是累得开心,累得踏实;忙,是忙得充盈,忙得安稳。言词朴实却掷地有声,为人师者,当如斯夫。 附一首张老师的诗作,或许从其中,更能品读出他激情奉献、以心育人的无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