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姓名:吴钦明 嘉宾籍贯:营里镇中营村 嘉宾生辰:1972年10月 嘉宾职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副总裁 嘉宾母校:寿光一中88级3班 采访时间:3月25日 他是1991年高考潍坊市理科状元;他是1996年北大毕业生中,还未毕业就与企业签订工作合同第一人;他是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他更是我国网络引擎高端路由器领衔研发第一人。 吴钦明:我国路由器领衔研发第一人 寿光日报讯(记者 王慧茗) 3月25日下午,在鸿基花园一居民楼内,吴钦明的父亲吴增德为记者回忆着儿子的成长。老人今年62岁了,也许是干了一辈子机械维修工的缘故,他老人家精神矍铄,嗓门很高。 父母都没有文化,上学前他竟学会了加减,问其老师是谁,他摇头不知 吴增德老人告诉记者,钦明的母亲去深圳钦明家过年了,还没回来。采访中,老人的手机响了,是钦明母亲从深圳打回来的,电话中,她向记者说了这么一件事情。 “他父亲在沂水,我一个人在家种着老少5口人的地,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五六岁的钦明不仅自己不用哄,还得替着我哄他弟弟。记得每天上坡前,钦明都叫我给他俩分上些活,这样既替我干了活,又省得小家伙乱跑乱颠。那几年的玉米棒子全叫他俩扒完了,我每天上坡前给他们扒上一大一小两堆,但每次扒完后,钦明都是再按2:1的比例再分,一直干到我收工回来。” 吴敬德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都没有什么文化,钦明却在上学前就学会了加减,大人们随口说个百位数以内的加法减法,他张口就能算出,从没错过。问他跟谁学的,他却摇头回答不上来。 高二下学期,他突得急性肾炎,住院治疗半年,高考却是潍坊理科状元 钦明这孩子从小学习刻苦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是在石板上一笔一划地书写,哪怕有一个字写歪歪了,他都要用袖子擦掉重写,直到满意为止。在班里,他是受老师表扬最多的学生。 上了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也依旧延续着在全学校的领先。吴钦明一中同学、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褚俊东告诉记者:“吴钦明最大的特点是聪明能学,悟性好,学习效率特高。每个学期新课本发下来,他都是先自学一遍,然后有哪些不会的,上课时就会重点听,重点学。记得那个时候,一本比词典还厚的《新概念英语》,他竟然能从头到尾全部背下来,真是太神奇了。” “高二下学期,刚过完春节,我们又投入到了最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中,可就在这个时候,吴钦明却得了急性肾炎,不得不停课治疗,在医院一住就半年多。记得当时我们同学们去看他,躺在病床上的他却仍在看课本,我们当时都十分感动。半年后他回到学校,他父亲找到当时的班主任孙爱民老师商量,央求让钦明退级,孙老师坚定地说:‘你放心,我敢保证他能考全班前5名。’过了几天期末考试,吴钦明出人意料考了全一中第一名!” 1991年初夏,一个令人骄傲的消息在圣城不胫而走,寿光一中学生吴钦明夺得高考潍坊市理科状元!他如愿就读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还未毕业他就签下工作合同,为了国产路由器早日“孵”出,他放弃读研 “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这些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6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吴钦明如是说。 1996年初春,北京大学校园内仍有几分寒意,作为一个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崭新企业——华为,意欲进军著名跨国企业思科一统天下的路由器业务(注:路由器是互联网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各种协议的转换和路由转发)。为确保抢夺到国内计算机业的最顶尖人才,他们先入为主,学生未毕业,就抢先一步到北大计算机系招聘一名项目研发带头人。经过多方考察探访,他们相中了吴钦明,并签订了两年的聘用合同。合同中规定,吴钦明毕业后到华为北京研究所上班,除非吴钦明考上研究生。 半年后,吴钦明毕业了,果然考上了研究生。可是他也想寻找一片天地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网络引擎高端路由器,更是激起了这个热血男儿的极大兴趣。他狠狠心放弃了读研机会,来到华为。今天再谈此事,他毫无悔意,他说自己是为了“中国制造”的路由器早一天诞生,才放弃读研。 靠着咱们寿光男儿的进取和睿智,成就了“我国路由器领衔研发第一人”称号 到华为不久,吴钦明就担当起了北京研究所路由产品线的总监重任,管理着一个七八百人的科研团队,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路由器探索之路。 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人知道他熬掉了多少根头发,掉了多少斤肉。父母长期见不到儿子,跑到北京去看他,看着儿子寝食难安的状态十分心疼,可就恨自己一点也帮不上他的忙。终于在进入华为的第二年,第一款Quidway 2501路由器诞生了!虽然仅仅是一块单板,也只能运行各种简单的路由协议,但华为毕竟成功了!中国第一台路由器在咱们寿光骄子的率领下,艰难诞生了!那一天,永远留在了吴钦明这个寿光小伙的记忆深处。 勇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全国所有获奖者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与众多的借助外来研发成果的企业不同,华为走过了孤独而漫长的技术研发苦旅。 1997年,华为对外发布了低端路由器系列产品。紧接着华为就马不停蹄搞起了高端路由器的研发,并为此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工程师2000多人,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先后发布了NE05/08/16系列、NE80/40系列、NE5000系列高端路由器产品。 2005年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出席并向获奖代表颁奖。吴钦明领衔研发的Quidway网络引擎高端路由器项目,获得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2岁的他,是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从此华为高端路由器冲上了国际竞争的风口浪尖 ! 挖他的企业不胜其数,寿光男儿坚持在这个人才最易流动的行业绝不跳槽 在电话里,吴钦明告诉记者,说实话,刚到华为的时候,自己还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然而这种心态很快就一扫而光。“华为实在太大了!”吴钦明感慨道,“当时就有了两万多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就占将近一半,一年的研究开发经费达50多个亿,全系列的产品线与世界上最顶尖的企业相比都不逊色,任何‘牛人’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环境中都会有一种‘泥牛入海’的感觉。” 吴钦明曾经很“牛”,他冲上了国际竞争的风口浪尖。更重要的是,他在信息技术这个被业内称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人才最易流动的行业里,坚持做到15年不跳槽。多少年来,有很多知名企业都曾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但这个寿光男儿从来不为所动,他用山东人特有的真挚,默默回报着这个让他实现了个人梦想和价值的企业。 老人拿出一张《人民日报》,上面有儿子的报道,那是老人珍藏一生的骄傲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吴钦明调往深圳华为总部,在企业发展部这一重要部门担任部长职务,参与企业战略投资研究工作。2004年起担任副总裁职务,负责华为投资、并购、融资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虽然到了新的岗位,吴钦明最关心的还是华为路由器的发展。他告诉记者,在华为数据通信产品发展之前,全球网络中使用的大部分路由器都是Cisco(思科)的产品。一段历史时期,Cisco(思科)成了路由器的代名词。 “可以欣慰地告诉寿光父老乡亲的是,在路由器产业,美国人独霸的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华为路由器已跻身世界三强,并很快就可跃居世界第二!” 采访就要结束时,吴增德老人从抽屉深处拿出一张已发黄的旧报纸。记者注意到,那是一张2005年4月5日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吴钦明的千字通讯,标题是《吴钦明:我是海边一粒沙》。面对《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他谦逊地说到:“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做得很微不足道,就像一颗小石子儿,从河之源头滚啊滚啊,终于滚到了海边,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颗微小的沙粒,而天和海还是那么辽阔。” 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华为十几年的技术积累过程:孤独的行者,艰难的蜕变。在这个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在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思科等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为中国民族通信和网络企业在国际市场夺下一席之地的人民功臣中,镌刻着咱寿光男儿的名字! |
附件下载: |
上一篇: 旅美17年,寿光人张聚宝博士不改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