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女孩参与张艺谋电影的声音制作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0-09-07

 参与多部大片声音制作


    27岁的张艺竞,家住圣城街道一中,是寿光一中98届的音乐特长生,2002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学习影视录音艺术。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2006年她应聘进入亚洲最大的电影后期制作公司———SOUNDFIRM之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
    到目前,她主要参与了《三国之见龙卸甲》、《深海寻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叶问》、《家有喜事》、《狼灾记》、《花木兰》、《三枪拍案惊奇》、2010世博会北京馆宣传片、《山楂树之恋》等诸多大片、活动的声音制作。“进入公司是延续我与电影的缘分,2008年师从第五代‘电影人的耳朵’——— 陶经老师,才真正开始了我与声音的缘分。”张艺竞说,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里以“耳朵”著称的陶经,对声音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直觉。他能操持几种乐器,技术上也炉火纯青。与他合作的几乎都是中国名导演,因为他能捕捉到影片的灵魂。他推崇同期录音,他认为只有同期录音才能表现出电影的魅力。
    记者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宣传册上看到,参与音效制作的人员有20余位,张艺竞排在了首位。她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效只能用震撼来形容,里边凝结着她与同事90余个日夜的心血,之所以这么“费劲”,是因为大部分音效都是“制造”出来的。

 

神来之笔与天赋有关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脚印的烟火吧,它鸣放时的声音并不单单来自礼炮,我在里边融合了3种迫击炮与1种爆炸的声音,听起来震撼而不失真;还有开幕式上的太极表演,踢腿的声音其实是用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制作的,这样就把以柔克刚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张艺竞介绍,每一部宣传片或者影片的制作都不是简单地录制自然声音,而是需要巧妙而又抽象的设计和叠加,“移花接木”更是经常使用,这就需要神来之笔,有时灵感一发,一个创意就有了。
    张艺竞介绍,除了电影,她也喜欢宣传片的音效制作,因为摆在音效师面前的宣传片,声音是空白的,音效师可以去设计、去创造,实现自己的创意理念。张艺竞坦言,抽象思维的扩散是她的优势,现在她的脑子里好像有个关于声音的“中药铺子”,里边有无数的抽屉,抽屉里装着各种声音,随时现抽现用。
    张艺竞的父亲是位诗词爱好者,三叔是金融分析师,弟弟是建筑设计师,她说自己的抽象思维或许有遗传的因素,加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想象力,积累创意素材,以至于自己在声音设计工作中游刃有余。

享受声音制作带来的快乐
    张艺竞进入和声创景后,参与了张艺谋导演2008年后的所有电影作品的声音制作。“张艺谋导演是我见过的最重视电影声音的一位导演,每一秒、每一帧都很重视,很有想法,陶经老师更是给予我无数启迪。”张艺竞跟记者透露,看书的进步之快,得益于寿光儿女骨子里的认真与踏实,也得益于自己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光芒,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亮点。 
    “我很享受于声音制作,很爱电影,感觉从事声音制造是自己莫大的幸福!”对于自己钟爱的事业,漂亮的张艺竞表示会一直走下去,并不认为这是对形象的一种牺牲,“因为相比喉中的声音,我更想让世界听到我脑中的声音,听到中国电影的声音!”张艺竞说。(文/张波)

附件下载:

上一篇: 校友禹长海的教育与成就

下一篇: 旅美17年,寿光人张聚宝博士不改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