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明 寿光一中97级校友。2000年考入滨州医学院,2004年考入北京协和医院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呼吸病学医学博士,同时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总干事、中国呼吸医师网站栏目主编、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委员会委员、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委会编委等学术职务。
【人生感悟】
经历风雨见彩虹
张永明
1997年9月,我考入寿光一中,进入97级9班就读。高中的学业虽然有些繁重,但是我觉得在每天过得很充实,老师们对我们学习作风的要求和人生观的点播也使我坚定了未来前进的方向。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我体会到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平时辛勤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基础的夯实恰恰是建成学业高塔的关键。
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和敬业的精神默默地激励着我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注重细节的态度。班主任刘明华老师在教课之余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好的文章,并将同学们摘录的美文互相分享。这样一来我们在提高了语文修养的同时也被许多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事迹默默感染。刘老师也常常通过一些小故事给我们阐释一些人生的道理,比如: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你能够改变的一切;大事清楚些,小事糊涂些;困难只有一个,解决困难的办法有若干;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敢于第一个出列的人能够最早被人认识……这些人生哲理虽然我们当时没有完全体会,但是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却给我提供了无穷的勇气和人生智慧。
2000年7月,18岁的我参加了高考的洗礼。高考的成绩并不太理想,没有上重点线,我选择了本省内的济宁医学院就读。去大学的路上,我想起了高中级部主任孙云龙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段话,他说上大学只是人生道路的一个起点,即使你的这个起点并不漂亮,但是只要你眼光放远,敢于向更高的目标大胆奋斗,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大学开学后当我宣读医学生誓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时候,我也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是要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学业,争取能够考研继续深造。于是,原本性质内向腼腆的我大胆地报名参加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从一名普通干事做起,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当了两年的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大四一年还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还主动参加了山东省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参与学生活动的组织和主持,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三千米跑……通过这些锻炼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果敢和自信,提高了自己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医学生大学的课程是艰辛的,几十门课程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非常多,我就要求自己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尽量理清课程的精要如常见病重点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全面了解其他知识,这样到了临床见习、实习的时候自己的思路也更清晰。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学期间我连续获得大学的一等奖学金,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三好学生”,“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2005年度优秀毕业生”。
2005年9月,经过半年咬牙努力的艰苦复习,我考取了我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上硕士后,学习环境是一个新的天地。研究生阶段要求对学术博中有专,而且要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参加硕士考试面试时,教授们给我们出了临床考题,还提问了学科新进展情况,我当时就意识到自己在内科专科的临床技能和知识更新上的不足。硕士入学先跟其他毕业于军医大学的同学一起参加军训。来自五湖四海、 经历过军营洗礼的同学们的经历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当代军旅精英的风采,也感受到求学深造的机遇来之不易。
军医进修学院的教授们给我们讲授了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的最新知识和技能,通过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学习让我逐渐掌握了医学科研的方法。半年学习之后,我们进入了内科临床实践培养阶段。
301医院是一所开设床位近四千张的大型医院,收治病人数量大,病种全,医院医生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在301医院临床轮转期间,我通过实践学习,初步掌握了内科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罕见病的临床诊治技术,通过临床收治病人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将教科书理论结合临床的具体病人,以个体化的病人作为自己教科书, 从实践中总结提高,而且要注意从上级医生那里汲取临床经验。
研究生第三年我进入了课题的科研工作,通过阅读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我进行了关于通过缺血后处理进行再灌注脏器保护的动物实验研究,近半年的时间除了睡觉之外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通过对上百只大鼠的开胸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008年导师委托我起草的标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在301医院期间我感受到在当今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快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掌握当今国际最新的学术动向才能适应自己专业的发展。
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参加医院的学术讲座以及北京市的学术会议来不断给自己充电。“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只有站在高点才能看得长远,聆听一些医学名师和大家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其间我还听了王蒙、易中天、阎崇年、于丹等文化名家的人文讲座,使我自己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了一定的陶冶和提高。
2008年初,怀着对医学理想的追求,我报考了中国医学的最高殿堂——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经过笔试和面试的层层筛选,我如愿考取。
掩藏于高楼大厦中的红砖翠瓦的百年中式院堂古朴而又典雅,这里承载过中国医学科学的无数光荣与梦想。在协和学习期间,老教授们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精神让我不禁感动,“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协和精神也催人奋进。学习完博士课程后,我来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师从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林教授进行呼吸病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在这一阶段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决心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的临床以及无创气道炎症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2010年,我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我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大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11月,我被中国医师协会聘为呼吸医师分会副总干事,负责中国呼吸医师论坛等学术会议的组织、全国呼吸病专家的交流联络、呼吸医师网站的编辑等工作,通过跟呼吸病学专家们的接触和交流,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工作之余,我还从事了呼吸病专业医学编辑的工作,担任了中国呼吸医师网站栏目主编和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委会编委等职务,并在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委员会担任委员,积极从事全国性戒烟控烟宣教和相关疾病防控工作。
近两年,我先后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全国成人哮喘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全国慢性咳嗽病因研究、卫生部行业重大科研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的实施。在这些研究中,我有幸接受了钟南山院士等医学大家的指导,更加体会到从事医学工作,必须规范严谨,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马虎。
“求真、崇善、创美、尚勇”是寿光一中的校训,也是我们每一个寿光一中学子创业、处世的座右铭。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医学事业还刚刚起步, “求医学科学之真、崇悲悯仁爱之善、创人文情怀之美,尚人格正气之勇”将作为我的人生目标,并激励我不断充实自己,勇攀医学高峰。
【校友心声】
师生情深 同学谊长
张永明
今天是个让人难忘、令人幸福的日子。在这金秋送爽的十月,我们97级9班的同学们重新聚首寿光一中。高中毕业10年,这是我们班的第一次大聚会。又见到了亲切的各位老师、见到了久违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比激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参加我们聚会的各位老师及专程赶来参加这次聚会的同学表示诚挚的敬意!并对参与本次同学聚会组织筹备的
不知不觉中告别寿光一中校园已有十年了。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师生、同窗之情。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们的思念,时空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师生同学情谊。10多年前,我们还都是青涩懵懂的少年,怀对学业和梦想的追求,我们共同走入了97级9班。还记得我们穿着清一色的蓝校服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在校园里跑操,记得坐在97.9教室的讲台课桌上当自习课轮值班长;还记得我们跟着
高中三年的生活对我们不仅意味着知识的积累,也意味着品质的养成和人格的锻造。
人生如果没有几种情感将是不完整的:那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师生同学情谊是我们情感的珍宝,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永远占有一块圣洁的领地。回首高中生涯,同学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我们从97级9班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昔日的同学虽然多年未见,但感觉还是那么熟悉、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入社会,方觉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人世沧桑,才知师生同学友情的可贵。美好的中学时光,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久弥新,温馨如昨!
记得一位同学在校友录上曾说过:“老师永远是我们的好老师,同学永远是我们的好同学”。亲爱的同学,我的兄弟姐妹,97级9班是我们永远的家,无论你身处何方,请常回家看看。让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将那段芳香的记忆与大家分享,让老师同学们感受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烦恼,分享你的幸福!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祝福母校寿光一中更加辉煌,祝福培养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最后祝所有的同学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愿我们的师生、同学情谊地久天长!
附件下载: |
上一篇: 科技先锋 创新标兵
下一篇: 光明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