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使者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1-01-27

 

 

王景文  寿光市光明眼科医院院长。寿光一中85校友。寿光市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首届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  省“优秀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1994- 1995年师从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

2006年到新加坡跟随世界眼科专家林少明教授进修学习;

2008年到香港大学眼科中心学习考察。

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角膜移植术等眼科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近万例,其精湛的医术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光明的使者

 

和许多正在做着的手头工作的大多数人一样,王景文在一所医院的眼科,一做就是12年。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到业务中坚,到部室领导岗位历练,到国外进行专业技术深造,像很多人一样,他一步步走着,可能会一直如此行至终老。

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结:随着工业和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眼外伤、感染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等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受诊疗条件限制,很多人丧失了最佳治疗机会,严重影响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这样的时候,这些都会深深地压在王景文的心里,成为许久之后心中无法释怀的遗憾。作为一个医者,这让他痛苦。

时间到了2004年。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决议》甫一面世,在字里行间中,王景文看到了医疗卫生改革,之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也读到了中央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切切之心。此时不做,更待何时?!机遇,其实是 后来人对于敏锐把握者的评说。还是那句老话无比正确: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抓住了是机遇,错过了,就如流水。

其心也切,其势也足,其时也速。在经过对我市和周边地区眼科市场的一番细致考察之后,资金、手续、人员、设备,那些所有必要的要素,裹挟着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之气,仅仅是几个月之间,200491,立足于寻找光明、创造光明、传播光明的眼科医院便瓜熟蒂落,而那似乎一夜之间便在我市各大主要街区涌现的巨幅"光明招牌",更让人感觉出了一种因自信而飞扬的力量。从那持续到现在的日子,"光明"成为亮相于我们眼前和心中频繁的字眼。

王景文说,其实每年国际和国内组织都会有一些免费的救助活动,但一个是救助数量太少,相对于患者来说杯水车薪;再是现在信息的极大不对称性,越是困难越是需要救助的人,往往越难及时掌握救助信息。

眼科病号,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手术,费用难题居大。把门槛放低,让更多的人治得起病,于是光明到现在,白内障的手术费用已经从原来的3000元降到了25002000元。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被挡在“光明”之外。因此,每每下乡或搞普查的时候,光明医院都会记录下一些特殊特困病号,隔段时间就举行一些免费救助活动。同时,光明医院每年都和民政局、残联等单位合作,开展一次针对困难弱势群体白内障患者的免费复明行动。

200411月,全市敬老院迎来了特殊的医生:他们带着仪器,带着药品,免费为老人们进行眼病检查,并为患有眼疾的老人发放药品。老人们感动的说:“没想到社会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这么关心。” 20053月的一天,市直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递给接送的家长一份“视力检查单”,让很少关心孩子视力的家长们有了了解孩子眼睛的机会。原来,这也是光明眼科医院的义诊活动内容之一。自医院开诊至今,光明眼科医院人的足迹遍及寿光2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出动两部“健康快车”,启动“光明菜乡行”活动,对全市960个行政村和所有敬老院进行了20万人次的义诊,发放免费查体卡3万多份,并和全市650个乡村医疗室进行了对口挂靠;对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保健查体,印发了24万份家庭视力表发放到每个学生手里,并免费对全市所有的高中教室挂了高标准视力表;对全市41个教堂和孤、寡、残疾人和烈军属免费定期义诊,免费义务回访所有来院手术病人2300余例。

4年多对于一个医院的成长来说,实在算不太长。但以一种博大的仁爱之心和强烈的社会之责,光明医院在全市各个范围,各个角落,迅速刮起了一股“光明旋风”。“健康快车”开到哪,哪里不仅有热烈的掌声,更重要的是带去健康,带去光明,带去一种和谐和美好的人生理念。 “不论贫贱富贵,都应享有光明的权利”;“父母给了我生命,我还父母个光明”……这样的话,与其说是光明的宣传推介口号,不如说是王景文赋予光明的生命底色。

王景文已习惯从病人的笑容里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从医逾十八载,王景文已经累计为6000多人通过手术解除了眼疾。黑暗的手术室里,一束光线照亮患者的眼底,一只手术刀在眼球上轻盈的跳跃,每一步都干净利索,王景文的每一次手术都像一次精彩的演出。“对一个大夫来讲,可能这是自己无数病号中的一个;但对一个病人来讲,这经历却可能是他生命中的惟一。因此短时间内将营业额度拉升上去没有用,真正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在每个病号的心里和口中。医院要发展,但不是靠多卖药发展,是靠在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中发展。”

光明的心血在此,光明的骄傲也在此。但光明的追求远远不止如此。“国际上能做的高端手术我们也都能做,国际上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有我们的努力。”作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会员、首届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王景文显然不满足于“能够做到的”,他更将思考放在“需要做到的”探索中。目前作为国际上尚不太成熟的老花眼的诊疗研究,王景文已颇有了一番心得。届时那种突破,将是业界的一个重大成果。

2009年,光明眼科医院迎来了建院五周年。王景文透露,医院将新建一座现代化的病房大楼,十层的高度,万余平方米的规模,进一步提升医院和我市的防盲治盲水平。

2008年,王景文院长被评为寿光十大新闻人物。

附:2008寿光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委员会授予王景文的颁奖辞 :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更知道,要想看到更多的光明,首先是将心灵擦拭干净。医者父母,圣手仁心。多项新技术,他屡开寿光先河;多项惠民举措,他始终恪守社会公益准则。物价上涨时大幅下调手术费,患者求医心切时绿灯送光明。他执著的坚守,只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神圣的职业,良心和技巧,是等同的天平。

附件下载:

上一篇: 经历风雨见彩虹

下一篇: 他用生命书写“教师”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