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书写“教师”二字 文章来源:寿光一中 更新时间: 2011-01-27

 李善海   中共党员,寿光一中84级校友,纪台一中年级主任,寿光市优秀教师。2010111,在组织学生到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参加实训期间,因心肌梗塞突发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3岁。

 

最后24小时

    对善海老师生命的最后24小时,我们先后采访了王志效、冯玉文等老师和部分学生,试图对这个平凡的教育“老黄牛”最后时间进行真实还原。

    1031,星期天,学校定于当天上午12时准时出发,前往稻田基地进行实践。上午1030分,李善海老师就来到了学校,组织和安排8年级学生上车、住宿等事宜。到达基地后片刻未停,他就开始联系老师、安排学生食宿等事宜。

    下午3时,在安排好教室和宿舍后,他又召集各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开了个小会,强调学生安全和学习。

    530分,学生吃过晚饭后到教室上自习,他直到630分才吃饭。吃饭后,又挨个教室进行了巡视。期间,他还叫出两个班的班长,嘱咐他们:“来到陌生环境,同学们容易激动,你们要协助老师看好同学,带好头。”晚上830分起,他和王老师一起查夜到晚上910分,随后返回宿舍。晚上11时许,两人再次起床查夜。

    1日早上起床,我就发现李老师身体不舒服,脸色苍白,行动迟缓。我问他,他就说换了地方,有点头晕无力。因为1日早上开营,要进行动员演讲,他拿出演讲稿开始看。过了一会,他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于是让冯玉文老师陪着到学校对面药店买药。”据冯老师回忆,当时李老师连走路都走不稳了。于是他连忙劝李老师,马上到医院诊治。“刚开始他还说,等学生返校后再去,后来感觉情况实在不妙,他才决定去就医,而就在临走时,他还给我交待了一下,要我注意学生安全。”冯老师称。

    而据李善海的妻子回忆,当天上午9时左右,他接到了丈夫电话,电话中丈夫说:“自己感觉不舒服,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孩子你要照顾好。我几天就回去了。”而妻子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她最后一次听到自己丈夫说话。

由于李善海老师二哥在潍坊人民医院工作,他出校后直接打车来到了医院,找到二哥。在上手术台前,他打了人生中的最后三个电话。虽然医生马上安排了手术,但终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手术抢救无效,李善海老师不幸去世,年仅43岁,永远别了他的妻子、8岁的女儿、出生不到三个月的儿子、他的学生、他热爱和为之付出全部的教育事业……

他用生命书写“教师”二字

李善海老师走了,他的精神没走,对他的想念依然没有消减。

这几天,每当想起去纪台采访的一幕幕:襁褓中的婴儿,妻子和学生的眼泪,一篇篇充满感情的作文……我的内心就变得十分复杂,有敬佩,有感动,有惋惜,甚至还有遗憾……

他,是爱岗敬业的善海老师。

20多年如一日,执着于教育事业,用同事的话说,这个人在拿自己的生命对待这份职业。妻子剖腹产他顾不得,中午回家吃饭他顾不得,每次查夜到最晚,每次上课都早到,天气突变,他仍然牵挂自己的学生……有人曾对他说,你这样做,又不会多挣钱,何苦为难自己呢?他笑称:“这,就是我的工作。”言语朴实无华,却难掩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他,是吃苦奉献的善海老师。

从民办教师干起,开始时每个月只有60元工资,他没在乎,因为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们获得了知识,自己也就满足了。刮风下雨,天气突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只为看一眼自己的学生是否安然入睡。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他曾先后8次来到学生家中,劝说他回到学校。“既然干了这一行,碰上什么样的苦也要承担。”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平常,却无法掩饰一颗持之以恒的奉献之心。

他,是不计名利的善海老师。

在妻子的眼中,他是一个从不嫌自己挣钱少,从不向组织要待遇的人。他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学生能否成才,这才是他认为的价值。学校评优,他从来不争,经常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同事。“我年纪大了,不在乎这些。”话语多实在,体现的却是他不计名利的淡泊。

他,是热爱生活的善海老师。

很多人眼中,善海老师都是风风火火,忙于工作。但善海老师不是“神”,他也一样热爱生活。他疼爱自己的妻子,疼爱自己的女儿,疼爱自己的儿子。婚后11年得女,让他欣喜若狂,他总觉得这是上天的恩赐。生活中,妻子身体一直不好,花费巨大,他乐呵呵地带妻子到处治疗,从无怨言,更不谈放弃。“我要给我的妻子和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话语虽简单,却流露出一个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深深爱意。

在关注善海老师的几天时间,面对这样一位平凡的英雄,我也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怎样优美的词语用在他身上合适?是感天动地?是流芳百世?都不是,后来我明白,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无需用华丽的词语修饰,因为他本身已经是一面旗帜,一面风帆……

有一种爱 ,让我们眼含热泪

上手术台前,李善海老师打了最后三个电话:

“王老师,医生检查后安排我马上做手术,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回去,这段时间麻烦你帮我看一下学生,尤其注意学生安全,不要和学生说我生病了,以免他们分心。”

“冯老师,我住院了,需要动手术,你把学生管好,千万不能出事,返校后,让大家好好教育学生。”

“魏校长,我住院了,需要动手术,向你请个假,一个星期就能回来。学生那边你放心吧,我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善海老师留在人间的最后三句话谁知,这竟是李善海老师最后的声音,他年轻有为的生命戛然而止。带着无限的眷恋和牵挂,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们,离开了他心爱的三尺讲台……

他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111上午1021分,在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纪台一中带领学生在此参训的冯玉文老师接到李善海老师的电话:“我住院了,你把学生管好,千万不能出事啊!”几小时前,这是李善海与冯老师刚刚通过的话,没想到这却成了阴阳永别的最后一次对话。

在同事们眼中,李善海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一个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他从一个民办教师干起,一直到考上公办教师,成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副校长吕宪斌感慨地说:“善海主任干工作有一股韧劲,责任心很强,任何艰巨的工作交给他都十分放心!”

李善海是一名出色的学校中层干部。担任政教主任时,他一天围绕校园转好几遍,查查看看边角旮旯卫生清理是否到位,学校管理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担任年级主任了,他总是率先垂范,事无巨细,科学安排,事争一流。无论什么困难的工作,到他手里都会井井有条、化难为易、游刃有余、成效突出。每周一上午大课间,他总站在教学楼中门厅台阶上,铿锵有力地总结上周经验和教训,周密安排下周目标和要求。学生用餐时,他走近学生餐桌,询问学生生活状况。晚自习后,他总是领着班主任们走进学生宿舍,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冷暖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学生的事再小,在他眼中都是大事,他都想尽办法努力加以解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多年来,他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每日来得早回得晚,努力干好、管好自己份内的事儿,从没有耽误一点学校工作。他家庭负担很重,妻子在家务农,带着两个孩子,十岁的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儿子出生不到一百天,家里的活计一大堆,全压在妻子瘦弱的双肩上!李善海却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就连妻子生孩子也没有陪护!

他总是勇挑重担,却将荣誉一次次让给了一线教师。为了不影响新学期工作安排,他隐瞒了自己心脏病情,毅然接受八年级两个班数学和级部主任工作。赴实践基地前,他还把学校安排的工作善始善终完成,没有叫苦叫累,始终一脸坦然和欣慰。他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爱心和精力奉献给事业和学生们。

李善海是一名爱钻研、爱琢磨事儿的数学教师。多年来,他悉心研究教育教学和规律,认真研究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注重教学方法、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提炼,他的课幽默风趣,气氛紧张活泼,讲解深入浅出,学生都爱上他的课,班级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制作了“万能圆盘”教具,有效破解了有关“园”章节知识点,在潍坊市自制教具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可谁知,这殊荣背后,承载着李善海老师多少艰辛和付出!那时,妻子已到预产期,他牺牲了节假日,整天埋头查阅资料,还得出车四处跑材料,亲自拉着教具到潍坊布展和解说。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实际的行动,用青春和智慧为教育拼搏着、奉献着……

热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

经历了一周的基地实践后,满载着喜悦和收获,纪台一中的学生们顺利返校。汽车缓缓开动了,他们却始终没有发现他们的级部主任—李善海老师。得知级部主任去世的噩耗,车上立刻死一般寂静,没有了欢歌笑语,唯有抽抽搭搭的哭泣声。他们热爱的李善海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从教二十年来,李善海始终奉行“爱字当头,责字为重”的人生信条,用无数的生活细节编织成了“爱与责任”的师德之魂。

课堂上,他总能笑脸相对,循循善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奥的做人之道入耳、入心地传授给学生。课下,他总是餐厅、宿舍、教室、操场来回穿梭,跟学生聊天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以不经意细节传递给学生无限的关爱和温暖。

家访中,他从不告孩子的状,从不为难家长,而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鞭策学生。学生生病了,李善海便自己出车将学生送到医院看病,预付上医疗费用,一边治疗一边陪学生等候家长到来。如今,李善海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始终萦绕在学生们心间。孩子们说,“以前,李老师天天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老师不在了,我们很不习惯。我们想念李老师!”

李善海的学识和为人,也让毕业多年的学生们念念不忘。李善海去世后,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感到无比悲痛和惋惜!学生们纷纷通过网络发文纪念恩师,纷纷赶回来参加恩师的追悼会,纷飞的泪水诉说着无限的思念和痛惜!学生们怎么也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年富力强、可敬可爱、德艺双馨的李老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奉献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同事们眼里,李善海是个心胸宽广、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人。他犹如寒冬里一只红彤彤的火炉,将崇真、向上、尚美的为人做事之道辐射给身边的人,构建起了和谐快乐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十余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园;四十三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他用饱满的工作激情,用一流的工作业绩,演绎了春蚕吐丝般的人间大爱,演绎了一曲拼搏奉献的强者之歌,用自己辉煌短暂的生命竖起了一座人生的丰碑!

除了一堆证书,什么也没留下

“他生前拼命工作,换回了很多证书,现在除了一堆证书,他什么也没留下,甚至连一张全家福都没留下。如果这些证书能换回他的命,俺们宁愿一个证书也不要。俺闺女还要拉扯两个未成年孩子。”12日,魏春玲在与记者交谈时,她的母亲在一旁边数着十几张证书,边小声哭泣。在李善海老师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视都是21寸的老式电视,一张破旧的书桌上摆放的物品,基本上都是与教育有关的物品,学生作业、他的纸笔……

学生眼中的老师:他更像是一位父亲

“你们喜欢李善海老师吗?”“喜欢!”“你们想念善海老师吗?”“想!”学生的回答整齐有力,这是对李老师最好,也是最高的评价。而当记者问完两个问题,班级中已是哭声一片。

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有个细节让学生难以忘怀。“每当到了吃饭时间,李老师就会拿着他那个白色的搪瓷缸子,打上饭菜,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在吃饭时,他就像是我们的父亲,除了和我们交流学习心得外,还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父母的钱……”

在二班采访时,学生们都默默地叠起了千纸鹤,并在上面写下了祝福的话:“老师您一路走好,我们想念您。”“老师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而当记者拿出善海老师精心设计的万用圆盘时,学生们更是眼含热泪,围在一起默默地抚摸着……

同事眼中的老师:正直、大度、不计名利

在李善海老师遗物中,记者发现了一篇他写自20068月的一份竞聘演讲材料,文章开头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思想正。”“20多年了,李老师一直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学校校长魏世科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个学生,不想上学了,李老师曾先后8次到其家中家访,家人和学生本人拿出各种理由搪塞,但是李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觉得,学生在他的教育下辍学,是他工作的失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年来,李善海以温、良、恭、俭、让等美德待人接物。对于年轻教师,他总是手把手地耐心指导,无论组织课堂还是管理学生,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常振国老师2008年参教,如今已成长为该校青年骨干教师,就是得益于李善海的一手调教。采访中,常老师几度哽咽、泪如雨下:“我今天的成长,都是李老师一点一点教会的。”

而该校副校长范登科也告诉记者,以前有多次评优机会,按照评选要求,李老师都能被评上先进。“但他多次告诉我,他年纪大了,对这些不计较,还是让给年轻的同志吧。”

李善海的二哥是潍坊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同事们有个大病小灾托他帮个忙,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含糊。几个星期前,级部里任倩倩老师结婚请假,为了不给学生们耽误课程,他便主动把任老师两个班的数学课、班主任工作全部揽了过来。期间,李善海就感觉到手脚有点麻木,老师们多次催促他去大医院查查,他却一笑了之。他担心自己的级部工作、担心四个班的学生管理,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在实践基地,他感到头晕胸闷、浑身乏力,也没有告诉、麻烦同事们,而是自己打出租车直奔潍坊人民医院。李善海的同事们深情而感伤地说:“别人有什么难事,善海总是热情相助;他遇到什么麻烦,总是自己扛起来!”

善海老师:平凡而伟大者

我内心曾偏执地认为,平凡很难和伟大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平凡的人很难伟大,而伟大的人绝不平凡。但随着采访深入,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在善海老师身上,平凡和伟大结合。

善海老师很平凡,他只是一名基层的普通教师,而说他伟大,是因为他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善海老师走的时候,内心肯定有一千个一万个不舍。他的学生,晚上能休息好吗?实践能安全进行吗?这些都是他的牵挂……而他也没想到,自己上了手术台,竟和自己的学生、家人从此天人永隔。在此之前,他还向领导请假,因为他觉得,自己过几天就能回去,回到学生身边,回到家人身边,谁知……

采访中,大家对善海老师的记忆都集中在日常琐事之中,而就是那些琐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凡而伟大”,什么叫“平常而感人”。我们也试图通过对这些琐事的记载,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善海老师。

在教育基层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平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在为明天的“花朵”浇水施肥,他们秉承着善海老师为人师者的风范,扛起了诲人不倦的奉献大旗。

二十年如一日,杏园讲台,春风化雨,赢得师名传后世;

四十载常一瞬,纪国故里,白驹过隙,换取厚德留人间。

 

附件下载:

上一篇: 光明的使者

下一篇: 胜不骄,败不馁